你敢有想過台灣遮爾仔好食ê白米是對佗位來--ê--neh?l 磯永吉hām末永仁,in經過一段真久長時間ê研究、試驗,改善了日本米無發度tī台灣平地種作ê問題,mā透過拍種選育出適合台灣氣候、抵抗力強、品質好、koh產量懸ê品種。後來,台灣總督 mā 因為in ê 努力正式 kā台灣米hōo做「蓬萊米」! 看不懂台文請點podcast連結讓李贊星老師讀給你聽
文稿編寫:郭孟樺 校正:洪偉婷、劉嘉佳 自日本人治台才開始對稻仔做物種改良ê試驗 台灣ê季風tshuā 來大量ê雨水,足適合種稻仔--ê。稻仔免用外tsē ê肥料。一年有早冬、慢冬兩改通收成,第一擺收成--ê hō 做早冬(tsá-tang),第二擺收成--ê hō 做慢冬(bān-tang),稻仔單位面積(bīn-tsik)ê收成kuân koh穩定,是tsiânn有營養價值ê農作物。早前台灣ê原住民種稻仔ê方式,是 kā 樹林放火燒,利用火hu當做肥料來用。漢人是用屎尿(sái-liō)hām稻草漚肥(au-puî),koh配合種作十字花科ê植物iā是豆科植物當做綠肥,來提kuân土地ê肥份--ê。從來m̄-bat做過物種(tsióng)ê改良。
建設農業台灣支援日本 ê 糧食生產
日俄戰爭以後,日本ê稻米嚴重ê不足,身為殖民地ê台灣愛支援日本 ê 糧食生產。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配合「工業日本,農業台灣」ê政策開始有水利工程ê建設、農業試驗場ê設立、化學肥料ê利用、農會ê產銷組織,重點--ê扶持稻米kah甘蔗。自彼時陣開始引入日本米,希望會當tī台灣種出來會合日本人喙尾ê米。
將混亂的在來米品種做系統性ê分類
Ti tsia愛特別介紹--ê是磯永吉(Ki Íng-kiat)先生。伊1911年tī日本東北帝國大學農科畢業ê隔轉年,tō來到台灣擔任台灣總督府農業技士。伊發現台灣ê在來米品種足tsē koh足亂--ê,需要做系統性ê分類。在來米ê品種攏是移民對唐山tsah來--ê,品質無好,黏性䆀,氣味kah口感日本人攏無佮意。雖然經過不斷ê改良、試驗,攏無成功。 平澤宅一郎tī竹仔湖試種日本米成功
1921年臺北州ê農務主任平澤龜一郎,發現台北草山ê竹仔湖盆地,氣候hām日本九州tsiânn sio-kâng,tō tī大屯山高地試種日本米看覓,結果栽培成功、產量達到7300石(tsio̍h)。M̄-koh若是kā日本米種suá 落來平地種,因為氣候ê關係,攏bē tiâu栽, tō 宣告失敗。
末永仁研究出「幼苗插植法」克服氣候ê限制 Tī tsia beh koh kā逐家介紹ê是磯永吉ê助手,台中州農業試驗場主任技師末永仁(Bua̍h Íng-jîn)先生,伊真拚勢逐工透早天未光tō去巡視試驗田ê生長過程,暗時仔愛koh kā伊觀察稻仔ê結果寫入去做比較研究。有當時仔愛騎鐵馬去三公里外磯永吉老師ê宿舍,向老師報告、請教。經過十年ê觀察,伊提出「幼苗插植法」,tō是kā早冬ê秧仔減留tī秧仔田30工,iā是慢冬ê秧仔減留tī秧仔田13工,提早kā秧仔提去田--裡佈,按呢田--裡 ê稻仔會khah穩定ê成長,khah慢抽穗,會當提kuân稻仔ê生產量。這種ê栽培法tsiânn緊tō推廣到全台灣,隔當年tō 種作到2400甲,產量達到38968石,是舊年ê六倍tsē。透過這个技術hōo日本種ê「中村種」嘛會當tī平地種,日本種ê稻仔終其尾會使克服氣候ê限制--ah。
1926年普遍受著農民歡迎ê「中村種」,得著稻熱病(tiū-jia̍t-pēnn)。磯永吉利用「伊予仙石」這个品系,改良做「嘉義晚二號」,開始普遍--ê tī台灣各地種作。仝年,tī台北鐵路飯店舉辦ê第19屆大日本米殼大會,台灣總督kā台灣米正式hō做「蓬萊米」,自按呢蓬萊米這个名,tō一直流傳到今,tsiânn做有歷史意義ê代名詞。磯永吉教授發表ê博士論文「台灣稻ê育種研究」,這个重要ê研究成果,毋nā提kuân在來米ê產量,嘛促成蓬萊米育種ê成功,伊後來 mā成做台北帝國大學教授。日本種ê稻仔tī台灣ê栽培全成功--矣,完成所有ê關鍵技術,創造出高級稻米ê生產奇蹟(kî-tsik)。
蓬萊米之母-末永仁(1886-1939)拍種揀出「台中六十五號」 其實,早tī 1922年,用日本稻拍種(phah-tsíng)ê試驗tō開始--ah。末永仁用「龜治」 kah「神力」這兩ê品系拍種,tī1929年揀出「台中六十五號」這個新品種。「台中六十五號」品質tsiânn好,會使提kuân稻仔對稻熱病ê抵抗力,對環境ê適應性強,而且有早冬、慢冬攏會當種ê優點。伊tō kā「台中六十五號」推廣去全島,tsiânn緊台灣種作蓬萊米(hông-lâi-bí) ê數量tō漸漸仔取代了在來米--ah。「台中六十五號」是早期蓬萊米上重要ê品種,mā是這馬足濟台灣稻仔品種ê共同祖先。1937年,末永仁因為疲勞過度suah 染著肺癆(hì-lô),愛轉去日本治療,無外久 tō過身--去。消息傳轉來台灣,台灣人感念伊偉大 ê成就,kā伊號做「蓬萊米之母」,tī台中農業試驗場tshāi半身ê銅像koh有一个「豐收」ê紀念碑。可惜--ê是,半身銅像tī二次大戰中,hōo軍方徵收去提煉做軍用品--ah。
解決糧食無夠ê問題:「以肥換穀」ê政策,飼飽200萬難民kah600萬ê台灣人 二次大戰了後,上尾一批日本人予遣送轉去日本,磯永吉顛倒hőng請求 beh 繼續留tī台灣。伊感慨萬分ê想,這个伊熟似ê所在,這馬suah變做別人ê土地--ah!當時ê台灣是百廢待興,上大ê問題是600萬ê人口,koh加上200萬ê中國難民ê食食,若無好好--á 計劃,辛苦經營ê台灣農業會去予火化--去。糧食無夠ê問題攏需要用著磯永吉ê專業來解決。身為台灣省糧食局顧問ê伊提出建議:鼓勵農民提kuân化學肥料ê使用,化學肥料愛用粟仔(tshik-á)來交換,袂使用現金買,然後農會用khah低ê價數收買農民 ê粟仔,用高價供應化學肥料。這種「以肥換穀」ê政策犧牲了農民,提kuân稻仔ê生產量,才有法度飼飽彼當時ê 800萬人口。這ê政策對1950年開始一直實行到1973年才廢除。
鉅作《亞熱帶水稻kah作物ê輪作》提供亞洲農業ê技術,造福亞洲 ê 農民
1954年磯永吉經過伊ê老師Dr. Harry Love ê 介紹去美援機構─台灣農業復興委員會上班。Tī農復會ê時,伊寫出第一本重要 ê 鉅作《亞熱帶水稻kah作物ê輪作》這本冊提供亞洲農業ê技術,造福亞洲 ê 農民。磯永吉寫這本冊ê時因為操勞過度,用力siunn深,完稿了後隨得著中風,suah半身麻痺 --去,需要轉去日本治療,伊 tō 欲告老還鄉-- á 。消息一傳--出-去了後,學生、農民、教師、農會ê各界人士,tī台北中山堂舉行歡送會,感謝教授這四十五年來對台灣稻米ê貢獻,尊稱伊為「台灣蓬萊米之父」。美國政府嘛感謝磯永吉tī戰後糧食供應 ê重大貢獻,特別安排空軍專機送伊轉去日本,以表示尊重。
台北市基隆路古蹟「磯小屋」紀念館
磯永吉教授雖然離開了台灣,台灣人猶是享受著伊改良--過ê蓬萊米,75年來蓬萊米一直是台灣人主要ê糧食。台灣省政府為tio̍h beh感念伊ê貢獻,每年送1200公斤ê蓬萊米去日本山口縣予伊。磯永吉教授tī台北基隆路ê蓬萊米育種研究室,有4000偌件磯永吉留落--來-ê手稿kah足tsē彼當時伊做研究使用ê器具,這間建築這馬號做「磯小屋」。台北市mā已經將這間「磯小屋」登錄做古蹟,做為紀念館使用,奇美企業創辦人許文龍 mā親身雕塑磯永吉hām末永仁in兩人ê半身銅像,tshāi tī紀念館內,hōo台灣人懷念in兩人ê恩澤。
Comments